2021年8月11日星期三

澳門防疫大事(下)

         8/4日,係澳門開埠以來首次遭遇因大疫而需要全民檢測的日子。略為回顧19世紀末至20世紀港澳史上的大疫:澳門自1557年葡萄牙人居住以來,至1999年回歸中國,長達五個多世紀的時間,甚少發生大疫。而鄰近的香港自1845年割讓予英國後,至20世紀初曾多次發生鼠疫,當中更以1894年最為嚴重,更是「第三次全球鼠疫大流行」的其中一次(爾後在2003年SARS也是經由香港「流行」﹝epidemic﹞傳播到世界各地,所幸未有造成「全球性傳播」﹝pandemic﹞。該病毒在2003年6月突然消失,6月23日香港正式從世衛疫區除名)。因香港是當時英國與亞洲地區的貿易港,源源不絕的貨輪與船隻將疫情擴散至亞洲地區(日治台灣、英屬印度),埃及、南非與美國舊金山等地亦出現鼠疫,其後成為該地的風土病,多人病亡;在香港本土,鼠疫造成2000多人歿。此後鼠疫也成為香港的風土病,每年皆有20,000人因此而亡。隨著治療方式與衛生政策日益改善,到1930年代鼠疫在香港已不復再見(全球流行性要到1950年代才告終)。

        澳門在葡治以來發生的疫情主要分為四種:一、霍亂(1858年、1862年、1888年、1908年、1916年、1927年,死518人);二、鼠疫(1895年、1898年、1900年、1907年、1909年,死3794人);三、全球性流感(1918年,死120人);四、腦膜炎疫情(1932年,死90人)。其中,以鼠疫為大宗,澳葡政府因應1894年香港鼠疫,於5—6月陸續頒布〈防疫條例〉與〈辟疫章程〉,加強防控自廣東和香港來的商船與民眾,並增強市民的衛生意識與其他地區的入境限制。1895年3月,來自香港的一名鼠疫患者(中國成人)在澳門病逝,爾後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傳開。僅3—5月,因鼠疫而歿的市民達1000多人。雖說數目少於香港一倍有多,但也造成澳門市民的恐慌。至7月,鼠疫逐漸受到控制,可是鼠疫自此成為澳門的風土病。截止1909年,死亡人數達3700多人(澳門社會文化學者黃雁鴻提及此段時期鼠疫造成2,594人死亡),遠遠超過霍亂與流感。有鑑於此,澳葡政府於7月設立「長開醫館」,免費替華人治病,尤以針對低下階層的華人。這所醫館被視為是日後澳葡政府衛生司的前身,也就是現在的衛生局。另外,頒布一系列市政衛生、防疫與飲用水法例,改善華人地區(北部七村)的公共用廁與日常衛生,杜絕鼠疫再次發生。基本上,當時以大三巴以南的葡人地區,在公共衛生與醫療資源的確略勝華人一籌。我們看到澳葡政府在鼠疫後大力著手改善衛生與飲用水,推測同時也想改善霍亂疫情。因為引起霍亂的根源來自飲用水的不潔與污染。雖然在1908年後還有兩次霍亂疫情,但兩者都相距八年以上,也未有如鼠疫般引起嚴重疫情。1927年更首度引入霍亂預防針,可施打人士均以葡人為主(2500名),僅有500名華人受惠,推估這些華人是當時的中產或與葡人上流階層關係密切,病亡者應為七華人村之低下階層。且1927年後霍亂絕跡,可以看到疫苗與衛生政策的功效開始呈現,也讓澳門在未來半個世紀絕少發生如鼠疫般的「大疫」。

        話說回來,8月4日晨,全澳41處核酸檢測站陸續完成,開始接受市民前往接受檢測。第一天將近25萬名市民前往所屬的檢測站,各站輪侯等待時間長達數小時以上,各人叫苦連天,紛紛抱怨為何要遭此霉運。此時矛頭定是指向12歲女生與濠江中學,最能理解與正常不過。不然,難道要去怪責染疫飛機?或遺留病毒下來的人?各人深知怪責死物並沒有用,且連誰遺留病毒也不清楚,試問誰會願意將矛頭指向意向不明的人、事、物呢?不過,確診者仍在隔離觀察,政府與濠江中學校長也出面呼籲民眾別再怪責涉事女生。這一招當然沒用,涉及到市民的公眾與私人利益,在社會學的角度而言,並非如此容易解決。

        在Facebook所見,各站平均有600—1500人以上排隊,各站檢測人手短缺,分配不均,也使市民深受等候之苦。直到半夜3—4點,仍有許多市民接受檢測,可真是破天荒的歷史紀錄。不少朋友都靜待半夜才出外,以為速度會快一半。更不巧的是,半夜下起傍佗大雨,各人都要撐起雨傘在大雨中繼續等候。加上政府資訊混亂,臨時增加「口拭咽子」政策,讓原本想要接受此方式的人感到不爽。如是者,澳門人經歷了繼天鴿風災後又一次的全民行動。

        8月5日下午1449,政府宣布接受檢測者共有34.5萬人,即全澳一半市民已完成檢測;8月6 日,共有64.9萬人完成檢測。從8月4日至6日三天,基本上已完成全民檢測。8月7日政府宣布連同前次自費核檢的外僱人士,完成檢測者達71萬人次。雖然第一天眾多措施與設備和安排不足與混亂,但相較以前的一貫做法,第一天亂是正常的。根據個人親身經驗,一下機僅有七人都能安排到十分混亂,更何況是71萬人次要在三天內完成此一檢測?我們不能期望閒置已久,行政效率不彰的政府能一躍成為民眾心中的「理想政府」,「時間」是實現這個想像的唯一方法。我們看到第二天開始人流逐漸減少,設備與措施皆有提升,這才是改進改變的務實之道。在未來,倘若政府再遇上大事之時,希望其實施的方式與經驗能如居民所願,盡量減少市民的不便,以及增加政府行政和檢驗效率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