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8月11日星期三

防疫隔離Day13—18:一些看法

         這幾天都沒特別的事項,隨著一家四口的情況逐漸好轉,以及周遭的個案均呈陰性,澳門政府也就在昨天(8/10)宣布終止「即時預防」政策。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好事,只知道政府有他的考量(或許是自私,出於對經濟,或不想被罵)。總言之,祈求接下來至8/18日都相安無事,政府繼續嚴密防疫,那便是百姓之福。

        閒來無事,就繼續讀書啊。可喜的是,前天尋找英國通史的著作之時,意外發現當年大二時修英國史的指定教材:《牛津英國通史》。這本書是史家Kenneth. O. Morgan所著,他是威爾斯人,是有名的英國現代史(modern history of Britain)學者。這本通史更代表他的學術高峰,不僅成為各大學的指定教科書,更售出過百萬本。對於一名史家而言,有人認同,閱讀,願意買回來就已經很高興,很滿足了!確實,這本通史由淺入深,除了簡略描述各朝代的史事外,還會融合當代的著作來切入該時代的特性。英國史分期十分有趣,她不像中國史或日本史般,而是有她獨特的分期方式。基本來說,英國習慣用「大事」(great matter/matter)作為分水嶺。順序為:1、Roman Britain (AD. 43—410);2、Anglo-Saxons(Early Medieval England, 410—1066);3、Norman-Plantagenet (1066—1485);4、Early Modern Age (1485—1603);6、Short 17th Century(the Stuarts, 1603—1688);7、Long 18th Century(Glorious Revolutions till Georigan, 1688—1799);Long 19th Century(Victorian Age, 1837—1901);10、20th Century (1901—1999)。從以上的分期得知,不列顛史分別以羅馬征服、盎格魯—撒克遜人、諾曼人入主英格蘭、金雀花王朝的建立、都鐸王朝的建立、蘇格蘭詹姆士一世暨六世入主英格蘭,英蘇聯合、光榮革命、喬治時代、維多利亞時代至其去世後的二十世紀(短暫的愛德華時代與兩喬治時代)。不難發現每個分期都圍繞王朝的建立,重大深刻的歷史事件為主。因此有長十八、十九世紀和短十七世紀的區分。

        當年指定這本著作為教材,本想說能獲得豐厚的知識。豈料簡體譯本的素質很爛,排版不說,譯者王覺非的翻譯堪比垃圾,讓大家都讀到十分辛苦,痛苦!連我對英國史有濃厚興趣的人,我也不知道在這本教材上學到什麼。故此我特地從Amazon.com花下重金,訂下原著,才發現原著根本與譯本相差太遠。前天找到這本再版的《牛津英國通史》,重新排版與翻譯,看起來煥然一新,十分期待。不過,此次下載的是epub電子書。近年來,因應紙本書愈來愈多,每次搬家或位置擺放都極費周章,所以萌生建立起電子書庫計劃;加上手邊有兩個極為方便與藏書量極多的資源網站,下載起電子書來可真是極其便利。從二月開始,至今已下載超過2,600本,共50gb空間的中型電子書庫。其中,又分為「紀禎電子書庫」與「大英電子書庫」。希望在日後可以逐漸取代購買紙本的習慣,除限定、精裝或必須買外,其他均用電子書代替。

        不過,這樣的轉折,也並非一時三刻而定。這幾年來各大出版社開始重視電子書,即便是傳統的三民書局亦如是。我當美香師助理4年,也利用電子書解決不少問題,同時使美香師開始接受使用電子書。電子書之便利,對於史學數位化而言,具有莫大的益處。其次,是搬家的問題。承如上述,在臺生活8年,除去年因寫作論文無暇搬運外,其餘7年都要面臨這一惡夢。雖說是惡夢,但每次的搬運都考驗著我的收納技巧與功力,真是日益精進,其實也是一大樂趣啦。只是這種樂趣真的不宜每年都上演一次,實在是累。為考量到未來可能要前往多個地方繼續學業,心想總不可能每次都把紙本書寄來運去吧,這樣也增添遺失紙本書的風險。故此電子書的確能助我將來的學業。只是要習慣電子書,還需要一雙很好的眼睛。自小配戴眼鏡的我,皆因看書使近視深至550—600度,我稱之為「學術病」。在學界中,很少學者或老師沒有配戴眼鏡,無論是日常不配戴,看電腦或看書時也定要配戴,可想而知這一「學術病」的稱呼恰如其分。退休研究員,著名的宋史學者柳立言,他的近視深至千度,曾開刀三次,視力未有改善,才決定提早退休。幸好第四次冒險開刀,視力比預期有所改善,否則難以繼續學術研究。針對這個學術病,排版與字體成為解決問題方法之一。有好的排版與得宜的字體,以及擁有適合的閱讀器材與工具,方能有效地舒緩眼睛疲勞,而日常也盡量避免用眼過度。畢竟靈魂之窗只有一雙,用壞了難以用其他方式彌補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